位於宜蘭縣中部的冬山鄉向為農業重鎮,
臭氧機製造商
,遍植稻米蔬果,
綠建築
,而距離冬山火車站約兩分鐘車程的「友善生活小舖」,
英翻日
,匯集全台各地栽種有機、無毒蔬果的小農作物,
原木書桌
,「讓新小農入場容易」,
埋線減肥
,是小舖主打。小舖創辦人賴碧芬豪邁大笑,
法式光療
,「讓友善的小農與消費者可以共享一個共購平台,是我們出現的原因」。自幼成長於苗栗大湖的賴碧芬,為了給女兒最好的教育,看中宜蘭慈心華德福教育體系,7年前從台北搬到宜蘭。2011年,她開始在冬山經營「友善生活小舖」,經營無毒農作銷售平台。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她接受主持人、作家劉克襄專訪,開宗明義直說,「小舖不是XX有機店,僅僅為了吃一口乾淨的飯菜而生」,「有機是一種生活態度」,在冬山小小菜舖子中,貫徹環境永續的精神。種菜兼擺攤難賺錢友善生活小舖的前身為「宜蘭大宅院友善市集」。5年前,以每個月兩次市集的方式擺攤,販賣在地小農作物,「但農夫要種菜還要擺攤,無暇開發客源,有時就變成你買我的,我買他的。」兩年多前,大宅院開始於慈心華德福幼兒園擺攤,家長成為主要顧客。身兼家長會會長與大宅院市集主委的賴碧芬,進而發想建立一個有店面、讓小農與消費者安心常駐的平台,友善生活小舖因此應運而生。零進口農民自喊價小舖中,看不到進口蔬果,全都是來自全台各地小農的無毒農作。出身農家的賴碧芬深知農夫艱辛,開價交由農夫自訂,小舖僅收微薄人力費用,原以過去大宅院合作的小農為主,但逐漸轉為支持「新小農」的農作。賴碧芬說,剛投入有機、無毒農業的小農,最困難就是起步時,沒有通路販賣,「若不肯定他,失去自信,可能會逼得小農只好回去做慣行農法。」她舉例說明新小農困境,曾有一位在苗栗南湖種有機椪柑的小農,從清早便載7箱椪柑北上,沿途拜訪有機店,但一般有機店通常已有習慣合作的生產者,不易接受產量少的新小農,他到宜蘭已是晚上9點,卻一箱椪柑都賣不出去,賴碧芬接受椪柑寄賣,到了晚上11點,小農才又驅車回苗栗。挨諷有機都是假的「農業是有尊嚴的行業,市場要給農民信心。」賴碧芬指出,現代消費者太習慣漂亮、碩大的蔬果,卻不曾想農家也需要累積耕耘經驗。小舖曾受顧客抱怨,花椰菜為何這麼小,筊白筍上有黑點,但小舖反覆與顧客溝通,有時接受退換貨,培養出可以耐心陪伴小農的社群。賴碧芬無心插柳成了小舖主人,在居民皆是專業農家的冬山立足,她曾受在地老農譏諷「有機都是假的」,但卻在一分多自種的有機田中,讓老農看到不施農藥,也可以長出結實累累的稻穗。收成那一天,社區居民圍觀,得知收穫比慣行農法還多100斤,老農對賴碧芬豎起大拇指,「妳這塊田可以誇獎!」變身微型社運基地4年後,開始有社區居民為了「買根沒農藥的白玉米」,或是「看到黃色的花椰菜想試試看」走進小舖,並與賴碧芬討論對宜蘭、環境、人權、能源等想法。小舖平時也放電影、辦座談,逐漸成為冬山微型社運基地,在地人稱讚「這家店不是賣菜而已」。「我最想做的是深耕地方。」賴碧芬說,小舖的出現是意外,但她更希望全台灣每個鄉鎮都有人站出來,一同響應「在地的,我在乎」,守護以農立國的台灣土地與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