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強烈冷氣團來襲,
名片 台北
,上海近日氣溫直逼零度,
美髮器材
,更突顯出街邊火鍋店熱氣蒸騰,
作品集輸出
,生意紅火的盛況。不過,
餐飲冷凍設備
,上海幾家知名素食餐廳內,
花蓮民宿
,也是同樣座無虛席。過去素食在大陸曾被歸類為「冷門菜」,
花蓮火車站附近住宿
,如今素菜館在嚴冬中並未受到寒流的影響,可見素食開始走出小圈圈,逐漸成潮流。
在上海,以前要想吃素菜齋飯,僅能到寺廟,大眾素食要到1922年由上海1位居士創立了功德林,才於上海出現首家專門供應素食的飯店。功德林的出現,也曾帶動上海一批專業素食餐廳出現,帶領起素食的潮流。
不過,過去上海素菜多流行「仿葷」做法,原料大豆蛋白為主的仿葷材料加上滬上本幫菜特有的濃油斥醬料理,炒蟹粉、炒蝦仁、咕咾肉、燴明蝦、糖醋黃魚、烤鴨……等仿葷素菜可說樣樣不缺。
有素食達人觀察,過去素菜中仿葷素菜比例相當高,因大陸餐飲市場,素食者群眾較少,專業餐廳較難尋,素食者往往逢特定節日如初一、十五茹素,未形成一股餐飲潮流,許多民眾味蕾習慣仍停留於葷味,因此衍生許多各式各樣的仿葷菜色。
反璞歸真 漸少仿葷
近年來,隨著素食市場逐漸壯大,茹素族群漸增,原食材的觀念也抬頭,上海素菜餐飲中,仿葷菜比例正逐步下降,原味素食觀念與口味開始被市場接受,素菜反倒愈來愈「反璞歸真」了。
據調查,幾乎世界各個角落都可以找到素食主義者與相應餐廳。德國是歐洲素食大國,衍生的素食連鎖店遍布大街小巷,美國則約10%人群吃素,6分之1英國民眾已屬或正考慮成為素食者。在西方,素食可能無關於宗教,卻是一種個人信仰,甚至已融入一種生活方式。
在台灣,初步統計約超過200萬人吃素,台灣大街小巷內素食餐館林立,吸引各年齡層的消費者,一是受到民間佛教與道教信仰影響,民眾有茹素傳統,但更多人因健康意識抬頭,清淡飲食讓素食成為健康生活的時尚,素菜餐廳儼然是餐飲界新勢力。
年輕族群 茹素愛地球
現在大陸素食市場,有點類似於過去台灣素食市場起步階段。素食這一概念近年來逐漸與「低碳生態」這類新詞彙一起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的指標與愛地球的標誌,愈來愈受大陸年輕一代歡迎。
一位來自台灣的素食者表示,衡量一座城市對素食者是否「友好」,一是素食選擇是否方便、品種多樣,還須要有「純素」與「一般素」區分。最好還能有速食的選擇,但目前內陸航班、鐵路上仍未供應素食,麥當勞等國際連鎖速食也沒有提供素食類套餐。
口味清淡 公部門愛來
但若真要說大陸各城市中要評選「素食友善」城市,莫過於上海能取得最多的「加分」權重,大陸北方因天候條件,吃素者明顯較南方少,口味偏重,餐飲更好搭配酒類,南方氣候溫暖,先天條件上,清淡素食更易受市場青睞。
在上海除功德林以外,這幾年湧現出近20、30家不同品牌的素菜館,而且這些素菜館的取名也都很典雅清新,其中包括台商經營的棗子樹、大蔬無界等,共同特色都是十分注重裝潢與菜色檔次和服務水準,收費水準也較一般餐廳「上一檔次」。
一位上海素菜餐廳老闆便觀察,現在高檔的素菜餐廳大陸民眾愈來愈「買帳」,一是檔次達到一定的水準,公家部門交際應酬也吃膩了大魚大肉,愈來愈多公部門與白領階層聚餐和交誼聚會,都改選高檔的素菜餐廳。
另外一個邊際效應是,很多領導來了一次,覺得口味清淡、服務好,就口碑相傳。他說,很多大陸民眾到台灣做健康檢查,發現「三高」(血壓、血糖、血脂)問題頗嚴重,決定偶爾吃吃素,顯示素食早已不再僅為那些信仰「食素者」而準備的,愈來愈多葷食者,每星期會找1天吃些清淡素食,讓疲憊的腸胃休息一下。
素菜館走高檔路線
還有另一固定吃素的特殊族群則是滬上的老外。餐廳老闆發現,幾乎上海每10位顧客中,就有1位是上海的老外,這些老外往往自己一人單獨用餐,也可能與同事一起來,多半都專程為了吃素而來。
在大陸吃素比吃葷貴,一是各地經營的素菜館,往往走高級品牌路線,店面與設計成本較一般餐廳高,加上素菜要變出花樣,許多經營者不惜重金禮聘素菜廚藝高手駐店,開發新菜色的成本自然要高出一些。
1位台商素菜館負責人指出,上海經營素菜館,成本可說一點也不「素」啊!特別最近幾年,素菜館雖然愈開愈多,市場競爭白熱化。一是上游素菜成本飆漲,蔬果類物價漲勢兇猛,採購成本不斷攀升,過去批發斤價只有幾分、幾毛錢的捲心菜、大白菜、青菜、黃瓜價格都翻了幾番,如今全上看1元人民幣價位。
隨著大陸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周邊耕地面積不斷外移減少,城市蔬菜自給率亦不斷下降,愈來愈多大城市蔬果主要依賴外地供應,因而就多了產地收購、中間運輸、銷地批發和終端零售等多重環節,素菜類價格自然就無法壓低。尤其今年嚴冬氣溫下跌,菜價更普遍上漲,想吃素,恐怕得付出較往常更高的代價了。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