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洲中時停刊到後來對社會運動的報導看來,
加工點膠
,他是一個開明的自由主義者,
食品級潤滑油
,所以可以容忍我們這些叛逆的記者?還是他認為台灣社會的變化已經來臨,
愛滋檢驗
,中國時報要迎向這變化的新時代?他自己是如何看待的?在荷花池畔,
塑膠回收料
,他約見的那個早晨,
音源線
,這是我心裡非常想問的第一個問題。記者是一種容易遺忘的行業。因為我們總是從一個新聞點,
金門旅遊
,跳到另一個新聞點,
西裝襯衫
,在事件之間來去跳躍;要不然就是在一個固定的部會、單位採訪,
律師諮詢免費
,到最後就把那個部會、單位的觀點不自覺的內化,變成自己的觀點。最明顯的採訪警政單位的記者,總是視社會運動的群眾如「暴民」,與警察沒有兩樣;而採訪群眾運動的記者則批判警察是「暴警」,是國家機器的暴力。新聞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做總體性的反省與思索。如果沒有任何思想的反省,新聞事件只是一個點,永遠無法連一條線,線也無法連成一個平面的全景,讓我們更了解社會,更不必說立體的社會分析。為了分析台灣社會,我試著參與、採訪各種社會運動的現場,了解農運、工運、環境運動、原住民運動、學生運動、人權運動等各階級、團體的想法,想藉此分析社會力的變遷,並總結出一個社會變化的趨勢。我寫過兩本調查採訪的書,一本《民間的力量》,分析社會力的變化;另一本是《強控制解體》,分析國民黨的社會控制系統會如何「崩解」,但它不是「崩潰」,而是全面控制的權力系統,解體為更多分散的小權力機制,它是一種權力從集中到分散的過程。但台灣不會解體,它只是更像歐美的資本主義社會。坦白說,如果不是中國時報這種自由主義的新聞環境,我的工作根本不可能完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