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夢語-價值觀惡化失衡的人才培養

     這現象已經很多年了,

禮贈品代工

,台灣的年輕人抱怨畢業後找不到好工作,

原木書桌

,或者抱怨薪資過於廉價;而企業也哀怨連連,

芽孢乳酸菌

,每天刊登著徵才廣告,

婚禮紀錄

,就是找不到適合的人才,

RTO廢氣燃燒爐

,就算找到人,

翻譯 繁體

,也可能做沒多久就想轉換工作。有人怪年輕人好高騖遠,吃不了苦;也有人怪企業用人條件苛刻,福利太差;更多人把矛頭指向政府和學校,怪政府廣設大學後降低了大學生素質,弱化了職業學校的功能,也怪大學裡所教的東西和業界實務脫節,讓畢業等於失業。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的確非常複雜,但背後價值觀的問題恐怕是最難處理的。長久以來整個社會對人力、學校和職業有著明顯的階級區分,習慣用學歷來區隔人力的素質,用錄取分數來定義學校的好壞,用薪水福利來判斷職業的優劣。
     不僅一般民眾觀念如此,許多政府或企業的徵才、薪資與考核制度也這樣設計,因此學校、家長和學生首先思考的恐怕就不是興趣或志向,而是「出路」和「面子」。結果各大學設立很多「看起來」很熱門的科系,卻培養不出太多真正的人才,因為很多人在學校裡讀了不喜歡的書,學了不想做的技能,畢業後做了不喜歡的事,或者沒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每當國際社會出現一個台灣的傑出人才,就常看到政府說要大力發展該行業,培養下一個台灣之光等等。但一個健全的社會,不能完全偏重某些行業,任何健全的企業組織,也需要各種職務分工合作。李安導演再厲害,也無法獨立完成一部好電影,同樣的,如果團隊裡每個人都是大導演,也發揮不了作用。這個社會若無法調整對工作和學習的價值觀,恐怕各種就業方案或產學合作,只能稍微讓統計數字好看些,不僅難以解決人才供需的問題,對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幫助也有限。(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