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得主傅利曼,
手機版網站
,今到清大分享歷程。(郭芝函攝)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傅利曼,
網站優化
,今受邀至國立清華大學,
口碑行銷公司
,以「觀察質子中的夸克」為題,
口碑行銷公司
,和清大生及非專業領域的高中生等,
響應式網站
,分享他的研究歷程與人生心得,
響應式網站
,他鼓勵學生培養熱情,
響應式網站
,將來就業後不單只是工作,
響應式網站
,而是「興趣」。1930生於美國的傅利曼,
口碑行銷公司
,為猶太後裔,他說,從小家境不好,但父母注重子女教育,高中時就讀藝術學校,每天平均花2至3小時畫畫,芝加哥博物館也曾提供獎學金,讓他繼續發展,但讀過愛因斯坦相對論書後,產生濃厚興趣,於是放棄藝術學院許可,開啟物理科學之路。他表示,因熱衷藝術,思考物理或其他事情,都是以圖像呈現,而非公式,使他在科學領域,產生很大研究動機,直到現在,他還經常作畫,畫作也在家鄉地區性的藝廊展出。傅利曼認為,學校教育大多記很多理論,高中以前,應先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好奇心,其他的艱深課程,可待大學之後再研究。1960年傅利曼用電子散射實驗,發現除質子、中子之外,還有更小的組成物質「夸克」,當時很多人勸傅,不要浪費時間,但傅認為身為物理學家,就是要發掘未知的事,沒想到竟實驗成功,1990年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奠定物理研究基礎。傅利曼今應居禮夫人化學營邀請,為高中、大學生開啟科學研究視野,很多學生問他拿獎有什麼訣竅,他笑說「努力工作就對了!」得獎後生活沒有變化,一樣照往常工作,不同的是,讓他在物理科學領域有影響力,盼未來透過他的研究資源,幫助學子及科技政策推動。(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