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油品自由化 中油台塑化太私心

中油主張油品自由化應分兩階段進行,

臭氧機

,第一階段「只公布油品批售價」,

一鍵通路GO

,零售價授權下游加油站自行決定,

燕窩燉法

,第二階段要「廢除浮動油價公式」。屬國營事業的中油,

臭氧機

,提出的自由化主張卻只針對台塑化的競爭手法,

清涼退火飲料

,顯得雞腸鳥肚,

兒童成長椅

,難逃「私心自用」之譏。油價改革應一步到位,

東森商城代管

,至少要訂出具體時間表,做出解除所有油價限制、回歸市場機制的承諾。受全球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且美元走強衝擊原油需求,加上美國頁岩油大量開採,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不減產等供需因素失衡等因素的影響下,國際布蘭特(Brent)原油價格自2014年6月每桶115.09美元的高點一路下跌,在2015年1月13日達到46.59美元最低點,近期則略微回升。國內油價反映進口成本而調降,95無鉛汽油從2014年6月每公升36元高點,到2015年的3月17日已降為26元。我國石油市場由中油與台塑化雙頭寡占,為了避免兩家廠商因寡占壟斷而獲取暴利,由政府訂定汽、柴油浮動油價的調整機制。浮動油價公式從2006年9月實施,調價指標按照國際杜拜7成與布蘭特3成的周均價,每周調整一次。調價幅度取當周均價乘以當周匯率均價,與前周均價乘以前周匯率均價比較之80%變動幅度計算。因此,現行浮動油價公式,只調整原料成本,並且只反映8成,剩下2成是固定成本,包括設備折舊、汰舊換新、人事等費用,都是假設不變。但這10年來,以中油公司為例,為改善油品品質,新建裂解場、烷化場與更新觸媒等,投入金額約600億元,都無法反映在油價公式中。造成根據2015年3月15日所公布的中油與亞鄰各國稅後零售均價,台灣的92無鉛汽油與亞鄰競爭國最低價價差每公升達11.96元,95無鉛汽油價差更高達21.05元。台灣2001年底開放所有油品自由進口,原本期望透過市場競爭,提高中油的經營效率,降低油品價格。當時全球第一大、總資產達2,400億美元的油品供應商艾克森美孚公司進軍國內市場,與匯僑公司合組「台灣埃索環球石油公司」(ESSO),一度曾拿下近50座加油站的供油合約,2002年4月開始供油,卻因汽油進口關稅遠高於原油,又無法在國內興建煉油廠,連續虧損下終於在2003年退出國內油品市場。造成台灣雖有油品開放之名,卻是中油與台塑化兩家寡頭壟斷的局面。國內油價調整往往是中油調整價格之後,台塑化也以同幅度、同時間的做油價調整,引發「聯合行為」的質疑。台塑化無須承擔國營事業的政府責任,經營成本比中油更低,有實力以更低的價格擴大市占率,不過由於過去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外銷市場有利可圖,台塑化因而將主力放到價格較高的外銷市場,2013年台塑化生產的汽油有56%以上外銷,柴油外銷比例更高達90%以上。反觀中油有配合穩定民生的政策需求,被綁在國內市場,因此台塑化在國內市場是以追隨者的角度,亦步亦趨追隨中油訂價。然而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滑落,汽、柴油外銷市場價格不若以往,台塑化反過來開始注重國內市場。首先,在農曆年前開始實施差別油價,讓台塑化92與95無鉛汽油及柴油等三項油品牌價均低於中油;3月14日更提早中油一天宣布降價,強調「未來降價一定比中油提早,漲價絕對延後一天」,企圖在國際油價低檔搶占國內市場的市占率。面對台塑化的連番攻勢,中油則受制於浮動油價公式而備感壓力,因而出現終端零售價格自由訂價,及廢除浮動油價公式的聲音。現行浮動油價機制只能限制國營事業中油,加上中油執行的穩定物價與補貼大眾運輸等政策性任務,導致在國際油價上漲時無法打開外銷,還要承擔緩漲、凍漲增加的成本,當國際油價下跌時又因公式的限制,難以與民營的台塑化競爭,中油營運備感艱辛。中油獲利有限,虧本還需國庫補貼,最終還是要由全民負擔,不利國家社會的發展。價格機能是市場經濟最重要機制,要讓油品市場機制能夠發揮,讓價格更具競爭性,競爭機制就應該更公平。中油希望開放加油站自由訂價,應盡快實施,廢除浮動油價機制直接回歸市場競爭,恐對民生物價衝擊太大,非負責任政府所應為。政府應透過降低油品進口關稅或鼓勵新設煉油廠,引進更多廠商加入油品市場競爭,促使中油改善生產與經營效能,真正落實油品市場自由化,這才是消費者所樂見。,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