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11次才立案 原鄉童上幼兒園等2年

原鄉的孩子教育資源相對匱乏,

正能量加強課程

,雖有部落幼照中心或幼兒園,

USB燈牌

,在幼托整合下,

手工具種類

,要面對重重行政程序和規範,

內在小孩

,有幼兒園招標11次才成功立案,

美甲課程

,孩子等2年才有學校念。在西元2005年之前,

高雄公司旅遊

,新竹縣尖石後山部落沒任何「幼兒園」,部落的爸媽到平地去工作,稚齡孩子留在山上,跟阿公、阿嬤下田,當大人農忙時,孩子就在一旁曬太陽、玩石頭。當小孩長大進入國小讀書,又常被老師反映「學習遲緩」、不聽話。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看到原鄉部落幼照需求,2005年在養老部落成立後山第一個幼兒照顧中心,10年下來,陸續在泰崗部落、馬里光部落成立幼照中心,培力12名部落媽媽取得專業保母證照,每年陪伴50名學齡前孩童。部落幼照中心不只肩負幫族人照顧稚齡孩子的任務,課程除了教導孩子生活自理、寫名字等基礎訓練,也融入部落文化,讓孩子熟悉族語、傳統作物,培植孩子自信心。不過,在幼托整合政策下,部落幼照中心必須立案為幼兒園,但為了取得幼兒園「掛牌」,建物、師資、教學課程都必須符合「規定」,增加立案難度。至善基金會幼照督導何淑雲說,幼照中心要立案必須先招標蓋符合規定的建物,但原鄉地處偏僻,建築師和工程人員普遍認為要到交通不便的地方工作「不符成本」,根本沒人願意標,秀巒國小田埔分校國幼班就流標10次,一直到11次才終於成功標出,尋求立案的馬里光幼照中心也已經流標4次。她說,想要照顧部落的孩子,卻必須依照不符合部落需求的法規行事,行政程序也很繁複,常被質疑建築不合法、設備不合法、師資沒資格等,忽略原鄉幼教需求、交通、網路通訊難度較高,很怕等到立案時「現在的孩子都大了,沒孩子可以教了」,也讓人質疑,「立案後真的能照顧到孩子嗎?」秀巒國小校長張銀瓶說,為了等田埔分校國幼班的掛牌等了近3年,從民國102年秋天開始招標,一直到103年4月,「標了第11次才成功」,結果104年4月完工,又因為變更設計申請沒做好,必須重新送件申請,一直到今年2月才掛牌,順利招生。她說,幼兒園的空間必須符合法規,曾有一次因小朋友廁所沒有放衛生紙的架子,必須重新設計,緊急之下只好拔掉其他廁所的紙架來安裝。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邱志鵬說,目前的幼教政策「行政導向大於任何一切東西」,但部落有部落自己的需求,政府沒能深切感受部落孩子受教權利被剝奪,甚至曾有官員說,「搞什麼部落托育,可以去國幼、去公托」,卻不知道孩子每天到學校可能要花好幾個小時的車程。他說,原鄉部落的幼照機構應該重新被定義,不必非要是幼兒園,或一定是托兒所,而以個案方式處理部落需求,有窒礙難行之處也應因地制宜,不讓不符需求的法規和程序扼殺原鄉幼童的受教權益。1050508(中央社),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