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的創辦人雷軍,
FB行銷
,與阿里巴巴的馬雲,
商標申請費用
,日前都閃電來台創造了旋風。他們在盛讚台灣人才優秀之餘,
熊貓說明會
,特別強調台灣應強調創新與創業,
太平霧眉教學
,都願意協助台灣年輕人保持創業熱忱與夢想。毒舌的馬雲還批評台灣談創新的都是白髮老人,
台中美容乙級
,直言不信任年輕人的社會怎有可能進步?雷軍則直言:台灣經濟水平、人均收入都遠高過大陸,
台中新秘課程
,台灣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恢復市場的信心,
商標授權
,如何讓年輕人看到榜樣、成功與夢想的力量。因此他當下立即承諾:將拿出新台幣1億元,以校園競賽方式,獎勵台灣年輕人網路創業,實現夢想。傳統企業集團的發展,往往都需要數十年,甚至是百年,透過品牌、技術與資產的積累與沉澱,才能逐步達到今天的規模。然而,馬雲創業僅僅短短15年,就成為美國股市中市值排名第7的企業,他個人則超越香港地產巨擘李嘉誠成為亞洲首富。雷軍創立小米僅僅4年多的時間,已經在去年底成為世界第三大手機公司。因此,馬雲與雷軍的崛起儼然就是創業者完美的傳奇典範。阿里巴巴與小米被台灣年輕創業者視為典範的原因在於:他們所駕馭的新科技對舊有產業的破壞與創新的威力,更預告了未來幾年即將來臨的產業顛覆和產業變化,舊有的生產、行銷、品牌經營、資本運作、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將不斷地出現危機。例如,傳統的高度垂直整合的三星集團即將面臨重大的危機;例如,小米未來推出成本僅台幣50元左右的標準化物聯網模塊,傳統家電裝載此一物聯網模塊就可以轉變為手機控制的家電系統。簡而言之,小米企圖以此一物聯網模塊建立起以手機為核心的智能家電生態系統,並以此一統江山,勢將對生態體系外的家電廠商產生嚴重的衝擊。小米的台灣青年創投基金在台灣掀起旋風,很多人大惑不解。因為1億元其實不算闊綽,也不是唯一。獎勵年輕人創業的台灣企業其實不少,例如鴻海郭台銘就已經成立了2億元創投基金,台積電、宏碁和聯發科等也與台灣科技部合作,鼓勵青年學生創業。我個人去年也曾經帶領同學參加教育部,經濟部,以及科技部的各項競賽,獲得了超過200萬的獎金。在競賽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政府各部會對於鼓勵青年創新創業的力度與用心。他們甚至請來矽谷來的創投擔任評審,給同學提供創新創業的意見,並且製造許多與業界的媒合機會。然而,商品化的過程是一條漫長而又燒錢的道路。競賽之後,若沒有核心廠商的支持與協力,很快就會無以為繼。因此,台灣新創公司若能被小米、阿里巴巴、騰訊參與投資,等於是取得進入他們生態系的機會,就有機會與他們共同地快速成長,其背後所產生的附加價值將難以估量。事實上小米生態系廠商也有不少來自台灣,除了聯發科、友達等大型廠商之外,也有許多台灣的精緻新創企業,例如小米針對頂級發燒市場的頭戴式耳機也是來自台灣的加一聯創,該公司僅創立1年多,就透過小米生態系銷售了近1000萬組耳機。這也是為何雷軍的區區1億元的創業天使基金,在台灣不僅占據了媒體的版面,更掀起青年創業圈熱情。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樂見來自中國大陸新興企業的生態系發展至台灣。有台灣偏激的年輕人在媒體上針對馬雲願意協助台灣年輕人創業的談話提出反駁說:台灣人已經喊出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台灣青年真的不需要你費心」。他並譏諷地說:馬雲應先把中國救起來,因中國有一大堆嗷嗷待哺的國民和千瘡百孔社會問題。馬雲要是願意拯救中國,「恐怕一輩子都救不完」。這樣的言論放眼世界,只能說是與北韓金日成的「主體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實,世界的經濟重心不但已經東移,產業的典範也正在移轉。大陸企業站上電子商務與物聯網的風頭浪尖上正發起破壞性創新,正上演生生不息的創新與對舊模式的顛覆之戰。當崩壞日日發生之日,卻是奇蹟時時出現之時。與其畫地自限,最後逐漸被邊緣化,自當勇於參與任何生態體系的創新與創業,這是台灣身為小型經濟體必須有的覺悟。(作者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