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救災過度誇大 破爛基礎建設仍難救

專家今天警告指出,

辦公室照明燈

,運用無人機、智慧手機等最新科技改善災難救援工作的方式,

電商一條龍服務

,興起一股新熱潮,

商城顧問

,然而其效益可能過度誇大了。聯合國大學(UNU)發布的年度風險報告強調,

新竹數位電視

,各界對於運用新科技提高緊急應變效率的興趣越來越大,

新竹一對一照護

,從無人機勘查災區,到社群媒體網絡讓生還者可對外傳達訊息等不一。這份由斯圖加特大學和德國救援機構「協助發展聯盟」(Bundnis Entwicklung Hilft)出版的報告指出,對規劃運送救援的後勤人員,或試圖追蹤禁區內致命疾病伊波拉(Ebola)的衛生工作人員,新科技可提供重要資訊。聯合國大學環境和人類安全研究院(UNU-EHS)的風險管理專家賈夏金(Matthias Garschagen)說,然而新科技不能替代基本基礎建設,這在一些國家數十年來持續缺乏。他對路透社說:「太多人在發生災難後,視科技為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例如在非洲,每10萬居民擁有的鋪設道路僅65公里,相較之下,歐洲有832公里、美洲有552公里。報告指出,下大雨時,泥巴路很快就無法通行,阻礙運送救援物資。賈夏金說:「全世界的智慧手機並無法大幅改變這樣的情況。」尼泊爾去年發生地震後,救援機構使用無人機瞭解破壞程度,但是無法控制的飛行讓政府頭痛,隨後實施管制。德國郵政集團(Deutsche Post)DHL快遞事業GoHelp團隊負責人莫爾(Kathrin Mohr)說,無法期待無人機可在短期內執行救援運送,因為無人機無法運載大型物資,使用上也必須遵守許多規則。1050825(中央社),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