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透過國際民航組織(ICAO)運作,
金屬銘版印刷
,宣布在海峽中線西側(大陸側)劃設南北向M503航路,
女T恤
,並設有東西向連接航路3條(如高速公路開設三交流道),
血壓計推薦
,分別是W121、W122及W123新航路,
肉毒桿菌注射
,預計3月5日凌晨生效;由於M503距海峽中線,
一般漆
,即台北飛航情報區最近僅4.2浬(約7.8公里),
台中安太歲財神廟
,引起朝野關注,擔心影響國防安全。什麼樣的國防才算安全?清朝的康熙皇帝視察萬里長城,聽到大臣請奏巨資修建長城以禦北患時感慨說道,長城並不安全,防不了蒙古,也擋不住女真,最安全的應該是實行王道。這種無形超越有形的戰略觀,才是真道理。國人視海峽中線彷彿如長城的心理,大陸一步雷池都近不得,好像一接近海峽中線,鐵騎就隨時能跨越長城,中國大陸軍機就藏在民航機背後,大舉呼嘯入侵。這種視海峽中線為現代長城,磚牆最好是築得愈高、愈厚、愈好的心理,導致朝野對大陸劃的新航線有所疑慮。早年兩岸空中戰力,我強敵弱,海峽中線越模糊,我戰機運用的空域縱深就越寬廣。但當兩岸空中戰力逐漸失衡,並已大幅朝中國傾斜之際,尤其大陸最近積極研發的第五代匿蹤型戰機和已曝光的殲-20戰機,速度和戰力驚人,海峽中線這道防衛假想線,一如康熙眼中的長城,已不再是一道安全的防線。其實,我國空軍戰機早已不飛過海峽中線了。自93年5月26日,前國防部長李傑在立法院說明,海峽中線劃設標準改採單一座標連線,並且明確律定經緯度。我戰機就只在海峽中線以東、我海空兵力可及處偵巡。這種戰略空間收縮的防衛政策,反映兩岸軍事形勢,彼長我消的現實。海峽中線空域,在過去兩岸軍事對峙時代,的確如同古代之長城、冷戰之柏林圍牆,充滿肅殺,只要一方戰機接近,另一方戰機就緊急升空攔截,地面防空飛彈也全程鎖定追瞄。如今,卻將成為一條國際繁忙的航路,與其大約平行的A1、L1國際航路一樣。A1、L1這兩條航路是連接東京、台北、香港、曼谷等國際大都會的重要航路。試想,在中共軍力大幅成長,我空軍已做好未來20年都無法獲得第三代新戰機的最壞打算下,本來是兩岸軍機你爭我奪的海峽中線,而且在台灣漸已爭不過的情況下,竟將轉變成一條繁忙的國際航線;這道無形超越有形的防線,就軍事戰略言,對台灣是絕對有利的。兩岸目前雖然已經逐漸脫離軍事對峙的局面,但是雙方的軍事部署和戰略思維仍以對方為假想敵,尤其台灣,一向以大陸為唯一假想敵,《中國時報》多次立論認為台灣應該改變以大陸為唯一假想敵的思維,原因即在於兩岸已經脫離了冷戰時期的關係,邁向和平發展的進程。在經貿交流、民眾互動如此頻密的情況下,如果軍事還互相對峙,本身就是很矛盾的現象,雙方將很難坦誠以對。事實上,不僅是M503航路,大陸也曾提出兩岸直航走海峽中線新航路的議題,而第三次江陳會達成的《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在飛行航路條文中規定,雙方同意在台灣海峽北線航路的基礎上開通南線和第二條北線雙向直達航路,並繼續磋商開通其他更便捷的新航路。若開放海峽中線可以解決兩岸航路不足、運輸緊張的問題,其思維應該如同當年開放三通一樣,「民之所利利之、民之所好好之」。事實上,這也是考驗兩岸軍事互信的起步。如果兩岸可以飛越對方的飛航情報區,可以穿越海峽中線,說明兩岸之間的不信任心結完全打開,兩岸還有什麼不能坐下來談的?如果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立之後,「海峽中線航路」的問題,也就水到渠成了。M503航路,以及兩岸曾議及的「海峽中線航路」的障礙,彰顯著兩岸最核心的互信問題雖然尚未突破。當務之急是,兩岸應以大情大理築信,完成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讓海峽中線從殺戮戰場變成繁榮的空域,國際航線與兩岸航線,一縱一橫穿梭,成為一片和平的空域,一如金門從曾經是炮彈如落雨的戰場,到今天成為繁榮的商場。國防安全維護,再也不能依恃「有形的」海峽中線,而需要有一套阻敵越界的政略設想,找出成本低且無形的「王道」防線。維繫兩岸和平,打破海線中線的高牆,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方為上策。,